雕塑在美化城市和紀念重要人物、重要事件等方面起著不可替代的作用,是構成都市的一大要素。我國的當代城市雕塑應該怎樣制作?雕塑大師錢紹武認為,制作當代雕塑不妨學學“相面術”。
85歲高齡的錢老曾任中央美術學院雕塑系主任、中國工藝美術學會雕塑專業(yè)委員會會長等職,被業(yè)界認為的“中國當代雕塑泰斗”。此次他應邀來蘇,參加今天在蘇州工藝美術職業(yè)技術學院舉辦的一項雕塑作品捐贈活動,并為該校師生作講座。
他雖是無錫人,但與蘇州頗有淵源。他的父親錢學熙(北大英語教授)、堂叔錢鐘書(著名作家、文學研究家、《圍城》作者)都曾在蘇州桃塢中學(市四中前身)讀過書;母親焦君梅更是標標準準的蘇州人。因此,他算一個“蘇州外孫”。這些年,他先后設計、制作了楓橋景區(qū)的張繼銅像、環(huán)古城風貌保護帶的伍子胥石像、青銅纖夫雕像等作品。
對于未來全國雕塑藝術的發(fā)展,錢老覺得,最重要的是讓學院派“民族化”。他說,目前我國的雕塑可以分兩塊,一塊是民族的,就是秦漢以來的本土雕塑,其中大多為佛教雕塑,也有根雕等類別;第二塊是借鑒歐美(包括前蘇聯(lián))而來的現代雕塑。對比之下可以發(fā)現,歐美的雕塑往往先找“模特”,在此基礎上寫生,再加以變化而成; 中國的雕塑往往先根據記憶進行類型化處理,如豹頭環(huán)眼、鼻正口方……而且往往把眉毛和眼睛結合起來考慮,然后再進行個性化的塑造。
錢老把本土雕塑的這種制作方法稱為“相面術”。他說,雕塑上的“相面術”無關迷信,而是非常重要的造型藝術手法。我國本土雕塑從業(yè)人員大多文化水平不高,不善于總結、整理這一手法;學院派則往往不愿去研究與總結,也很少引進知名的民間雕塑家。到頭來,我國的當代雕塑就出現了照搬歐美式樣的現象,人家興起什么流派,我們也跟著興起什么流派,“這不是中國藝術應該走的路?!?
錢老建議,當代雕塑要在吸收西方寫實主義創(chuàng)作精髓的同時,結合中國的傳統(tǒng)、中國的實際,好好研究和借鑒本土的“相面術”,創(chuàng)造出富有自己特色的藝術樣式。
說說您的看法:(無須注冊)
共0條評論暫沒有評論。